2024年8月21日,縣委副書記、縣長羅加主持召開了縣政府第8次常務會議,傳達學習《西藏自治區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證和行政執法證管理辦法》等內容,審定察隅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基層社會治理、優化營商環境等情況報告,通報2023年度政府會議研究的資金盤子支出進度情況。現紀要如下:
一、傳達學習《西藏自治區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證和行政執法證管理辦法》
會議指出,《西藏自治區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證和行政執法證管理辦法》(簡稱《辦法》)是自治區政府推動行政執法規范化的一項重大舉措,對在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道路上推進新時代行政執法工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和保障高質量發展,增進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維護經濟社會秩序和諧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會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辦法》實施的重要意義,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帶頭把學習貫徹《辦法》作為依法行政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正確理解和把握法治精神實質,不斷創新政務服務模式,提升依法審批、依法行政意識,自覺轉變不適應行政許可的思想觀念和做法,更好地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要強化執法資格觀念,始終牢記“法無授權不可為,法有授權必須為”的要求,規范執法程序,明確執法主體、步驟、方法、期限和尺度,確保每一次執法活動、每一個處理決定都依法依規、合法合規。要推進創新運用,圍繞各自執法領域的特點和短板,進行探索創新,在推動《辦法》落地落實的過程中,體現察隅特色,總結察隅做法,營造更加公開透明、規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環境。
二、傳達學習《林芝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條例》
會議指出,《林芝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條例》(簡稱《條例》)于2023年10月27日由林芝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2023年11月29日由西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批準,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6章39條,全篇從紅色文化資源的調查認定、保護管理、傳承利用和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明確,填補了全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領域的法規空白,也為我縣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法制保障。
會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強化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重大意義,全面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重要論述,準確把握中央、自治區、林芝市關于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新要求,以實際行動在實施《條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靶向發力。要強化認知建設,扎實履職,堅持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常態化督導,壓實責任、繃緊鏈條,務求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取得實效。要廣泛宣傳普及,通過新聞宣傳、社會宣傳、文藝宣傳等形式,進一步加大《條例》宣傳闡釋力度,營造全民保護的良好氛圍。要強化組織保障,提升效率,加強橫向溝通、縱向協調,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凝聚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最大合力。
三、傳達學習《關于察隅縣事故信息報送存在問題的通報》
會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以此次事故為警醒,對照下發的通報通知,自我檢視、自我整改,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從嚴從實抓好責任落實,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不遺余力筑牢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底線紅線。要堅決糾治陽奉陰違不擔當、玩忽職守不作為、懶政怠政慢作為等問題,營造風清氣正、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氛圍。各副縣長要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對分管部門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嚴格把關審核分管單位工作情況進度,絕不能搞一簽了之的過場式應付。
會議明確,縣公安局、應急管理局、交通局要充分收集相關佐證資料,做好事故解釋善后工作,并全力配合好上級專項調查組的取證調查。
四、審定《察隅縣貫徹執行〈林芝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情況報告》
會議指出,紅色資源作為我們黨在輝煌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它蘊含著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敢闖新路、敢于斗爭的獨特精神,我們當自覺用好紅色資源,從中汲取精神信仰、砥礪品格作為,守好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會議原則同意《察隅縣貫徹執行〈林芝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情況報告》。會后,以縣人民政府名義提交縣人大常務委員會議審議。
會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加強紅色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對察隅相關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力求形成完整、準確、生動的文字記錄和影像資料;加強對紅色文獻以及回憶錄、口述史、傳記故事等的收集整理,探索建立“英雄察隅”專題資料庫。要加大紅色文化資源征集力度,鼓勵社會各界通過收藏、傳承、研究、捐贈、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察隅的紅色資源保護工作,力求征集一批與察隅紅色文化發展歷程相關的文藝品。要加快開發一批“聲光電協調、情景境統一、昨今明聯結、看聽講融合”的沉浸式紅色文化場景、交互式文化體驗項目、開放式紅色課堂體系。要開展好紅色文化宣講,重點強化對全縣黨員干部、中小學生、邊境一線群眾的紅色文化教育,探索開展“尋訪紅色資源”“紅色文化宣講進基層”“紅色視頻進網絡”等活動,推動紅色文化成為全縣各級黨員干部和農牧民群眾堅定理想信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富礦”“力量源泉”。要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察隅的特色民宿、秀美生態、田園康養、僜巴文化、“國道219”“丙察察”等旅游點串聯起來,大力開發集美麗鄉村游、紅色教育游、農業生態游于一體的精品旅游線路,讓游客在游覽綠水青山中銘記紅色故事,在享受生態氧吧中感悟革命精神。要在發展上強保障,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納入財政預算,按年度安排專項保障資金,不斷加強對紅色文化人才的業務培訓,培育專業講解員隊伍,開發兼顧歷史性、故事性和趣味性,能夠面向不同群體的講解話語體系,更好地講述察隅的紅色文化故事,讓革命傳統教育接地氣,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
會議明確,由索朗曲珍副縣長牽頭、文旅局配合,做好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工作。
五、審定《察隅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情況報告》
會議指出,旅游業一頭連著游客的“詩與遠方”,一頭連著經濟發展。可以說,旅游業對于城市的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還為服務業和相關產業提供了發展空間。所以,我們應該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特色品牌、勇于守正創新、優化服務保障,打好文旅“融合牌”,推動群眾增收、產業增效、農村繁榮,讓“村景”變“錢景”。
會議原則同意《察隅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情況報告》。會后,以縣人民政府名義提交縣人大常務委員會議審議。
會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立足察隅特色文化內涵,捋清鄉土文化脈絡,就地取材講好察隅紅色歷史、展現本地民風民俗。將歷史文化、民風民俗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等融會貫通,推動文化、旅游、生態、農業多維融合,以“紅色”“英雄”為主基調,將“僜人文化”“強邊固邊”“丙察察”“雞爪谷”“有機茶”“生態氧吧”等獨特元素點綴其中,打造別具一格的“雪域江南 英雄察隅”文旅IP,切實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將“特色文旅優勢”變為“經濟發展優勢”,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要秉持“打掃好屋子再請客”的待客之道,加強統籌聯動與制度保障,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特別是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在事關游客切身體驗的細微處做文章,著力提升“食、住、行、游、購、娛”等全過程服務品質;同時健全文旅市場監管體系,優化文旅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做好意見收集與反饋整改,精準對接群眾日益多元的旅游需求,提升游客旅游消費的便捷性與舒適度,真正讓“流量”變“留量”,讓“頭回客”變“回頭客”,推動“過境游”向“過夜游”,“景點游”向“全域游”轉變,努力用完善的設施、周到的服務、美好的環境、特色的項目留住游客腳步、留住優良口碑。要充分調動黨員群眾、創業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鼓勵他們踴躍參與鄉村文旅產品的設計開發、服務保障、營銷管理等環節,從中培育一批有想法、敢創新、肯實干、善經營的鄉村“文旅人才”,發揮其專業特長和示范帶動作用,凝心聚力畫好共創共建共享“同心圓”,為推動察隅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要堅持“依法興旅、依法治旅”,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推動景區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良性循環,同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重點時段、重要設施設備、重大旅游節慶活動及高風險項目等安全監管,確保游客和旅游從業人員生命財產安全。
六、審定《察隅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落實情況報告》
會議指出,營商環境是生產力、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前,我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形勢嚴峻,我們要切實增強優化營商環境的責任感、緊迫感,緊盯目標任務,堅決扭轉局面,全力打好下半年攻堅仗。
會議原則同意《察隅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落實情況報告》。會后,以縣人民政府名義提交縣人大常務委員會議審議。
會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承諾踐諾兌諾意識,不折不扣落實惠企政策,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走進企業、惠及企業,最大限度用足用活上級政策,為企業發展爭取更多政策支持,以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消除企業發展疑慮;另一方面要幫助企業共渡難關,在企業遇到生產、資金周轉、銷售等困難時,要積極主動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化解危機,共同渡過發展難關,以實干擔當為企業保駕護航。要推動法治環境規范有序,進一步規范監管執法行為,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統籌做好產權保護、市場準入、法律服務等工作,結合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堅決糾治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中梗阻”問題,加快形成親不逾矩、清不遠疏,公正無私、有為有畏的新型政商關系,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釋放發展活力,推動政務服務高效便捷,強化公共數據匯聚共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逐步實現“一門、一窗、一網”審批。要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持續擴展項目審批容缺受理適用范圍,圍繞涉企檢驗檢測、收費監管等方面為企業清費減負,從各個方面為企業松綁、降壓、添力。要認真履行優化營商環境“第一責任人”責任,加大工作統籌推進力度,健全完善工作機制,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親自落實,特別是涉及多個地方、多個部門的事情,要樹牢“一盤棋”思想,主動作為、密切配合,堅決不能推諉扯皮。要大力宣傳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政策舉措、典型做法,讓市場主體全面了解我們優化營商環境的態度和決心,進而積極參與到我縣經濟發展中來。
七、審定《察隅縣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開展情況報告》
會議指出,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黨和政府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深刻體現著黨和國家對每一名群眾的關心。基層治理關乎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就基層治理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堅持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全方位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根基。
會議原則同意《察隅縣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開展情況報告》。會后,以縣人民政府名義提交縣人大常務委員會議審議。
會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將法治德治與群眾參與相結合,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原則,充分踐行到日常工作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多考慮群眾期盼的地方,多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困難,對群眾主動反映的問題要牽掛于心,本著“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原則,真干事,干真事,把每一件事都辦到實處。在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時,針對土地宅基地矛盾、家庭內部矛盾、鄰里糾紛等各類問題,要著力踐行“楓橋經驗”,堅持發動和依靠群眾的力量,成立群眾調解小組,堅持實行村民自治、群眾參與、群防群治的原則,讓群眾在鄉村治理、矛盾化解、平安建設等社會治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重點難點問題,在解決問題時不應紙上談兵,要廣泛征求群眾的調解意見,將問題條分縷析,從小處著眼,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口,既說“道理”也說“鄉情”,既要體現法治和公平,也要考慮到風土人情,用群眾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解決群眾自身的問題,實現過程有群眾參與、成效由群眾評判、成果讓群眾共享的治理格局。要聚焦資源整合,持續加強基層治理能力建設,充分結合村(居)發展實際,合理規范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事項,有效整合基層執法力量和資源,切實減少來自不同業務部門的單項考核干擾,堅決破除“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的局面。要健全問責機制,規范權責事項清單,明晰責任層次,科學劃定容錯空間,鼓勵多元化的容錯糾錯機制,形成問責、容錯糾錯和澄清有效協同機制,切實通過激發部門聯動,多管齊下,合力協調推進基層社會治理。要積極組織動員單位離退休干部、老黨員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充分發揮他們黨性強、作風好、經驗豐富的優勢,讓他們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中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在為民服務中綻放霞光。
會議明確,縣平安辦要壓實工作責任,充分發揮好網格員、村“兩委”及村規民約、一村一策的作用,不斷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為建設和諧穩定的美麗察隅奠定基礎。
八、通報《2023年度政府會議研究的資金盤子支出進度情況》
會議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時間意識、效率意識、大局意識,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財政資金支出的緊迫性,進一步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在抓好財政資金支出中轉作風、促進度,以實實在在的支出進度體現新時代干部的實干擔當。各副縣長要緊扣目標任務,聚焦重點抓好財政支出,加強與分管單位的溝通,及時通過電話聯系、實地走訪、現場約談等形式,認真梳理好目前可支付的各類財政資金,最大限度保障各類財政資金支得對、支得好、支得快。縣財政局、發展改革和經信商務局等相關單位要強化資金支出進度考核,把資金支出進度作為編制來年部門預算和項目資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對財政資金支出進度緩慢的部門,適當核減其部門預算項目支出,嚴重的不安排其新增項目支出,對上一年度資金使用好、項目進度快的單位予以優先支持。
參會人員:曹燁、白曉冬、宋衛民、蘇飛、杜志、索朗曲珍、桑杰頓珠(馮建軍陪同工作組、扎西旺堆休假、普布多吉部署安保工作、李世旺參加評審考核督導反饋會、李輝開展相關工作調研)
列 席:趙誠、嘎扎、桑旦曲珍、仁增赤烈、徐本安、曾西、杜作佳、達娃頓珠